个人股票配资 汤恩伯是如何坑死义父陈仪的?陈仪为何要求死后火葬?_丁名楠_胡允恭_浙江
发布日期:2025-04-28 21:48    点击次数:82

个人股票配资 汤恩伯是如何坑死义父陈仪的?陈仪为何要求死后火葬?_丁名楠_胡允恭_浙江

一直以来个人股票配资,汤恩伯因出卖恩师陈仪,导致陈仪被枪决之事让汤恩伯饱受诟病。陈仪临死前没有一句过多的遗言,只交代了弟弟将其遗体进行火葬。陈仪为何要求火葬呢?他为何要这样做?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陈仪字公侠、号退素,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883年。陈仪是辛亥元老,曾在浙江率先起义,响应辛亥革命。1920年,陈仪从日本留学归国,在上海与友人合资创办了裕华垦殖公司。1926年,陈仪奉孙传芳之命担任浙江省省长。北伐战争时,陈仪策动士兵起义,因被叛徒告密被孙传芳拘捕。最后革命军打败孙传芳,陈仪获救。

陈仪的一生有几任妻子,其中还有一名日本女子古月好子。但陈仪不育,没有生出一男半女。他收养了一个女儿,取名为陈文瑛。除了养女陈文瑛,陈仪还有一个亦徒亦子的义子汤恩伯。

展开剩余88%

汤恩伯原名汤克勤,1898年生于浙江武义县汤村镇。汤恩伯早年家贫无以为生,在来投考浙江省陆军小学时,因为没钱雇车导致错过了考试时间。汤恩伯在杭州逗留多日,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一顿了。最后,汤恩伯鼓起勇气给时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长兼陆军小学校长的陈仪上书,请求陈仪收留他。陈仪见汤恩伯仪表不俗,于是破格收留了他。

汤恩伯没有让陈仪失望,他很快因为成绩优秀,被陈仪资助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期步兵科读书。1927年从日本毕业后,陈仪又将汤恩伯引荐给了蒋,成为了南京总司令部的参谋和作战科科长。1932年,陈仪又帮汤恩伯活动,将他调到了89师当师长。

陈仪一生没有儿子,他将汤恩伯视为自己的亲儿子一般,在陈仪的帮助下,汤恩伯平步青云迅速成为蒋的心腹将领。汤恩伯对陈仪也是敬重有加,为报答陈仪知遇之恩,汤恩伯将名字克勤改为恩伯,以示不忘陈仪大恩之意。在人前人后,汤恩伯对人常常说道他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他的生身父亲,一个就是陈仪。

1948年6月,蒋再次任命陈仪为浙江省主席,当时陈仪已经65岁。此时的陈仪因为“二二八事件”的影响,退居幕后。但在蒋的多番邀请下,陈仪还是出任了浙江省主席一职。翌年初,蒋被迫下野,傅作义在北平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在当时国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陈仪深感国军失败已成为必然,为避免浙江被战火波及,为给义子留条后路,陈仪决定效仿傅作义起义,和平解放浙江。

为实现这一目标,陈仪派外甥丁名楠携带自己的亲笔信(8条主旨)和开列的5项条件去上海,面见时任上海守备司令的汤恩伯并口授“开放长江若干渡口,迎接解放军过江”的指令。当时陈仪给汤恩伯的信中写明了当前的八条主旨:一是军队宜握紧;二待遇宜提高;三驻地宜规定;四军风纪严肃;五沪防御工事宜停止;六,营房宜多建;七征兵宜减少或竟停征;八军事机关宜紧缩,事权须统一。

五项条件:一,释放政治犯;二保护区内武器军需及其重要物资;三,所有部队停止行动;四所有部队接受改编;五给予相应职位。(节选自:北国史馆《二二八事件档案汇编(十八)》)

1949年1月29日,丁名楠带着两封密信来到了上海。丁名楠见了汤恩伯后按照陈仪的交代把密信交给了他,并且口头传达了开放长江渡口的要求。丁名楠返回杭州后,立刻向陈仪汇报了与汤恩伯见面的情况。一个星期后,陈仪久盼汤恩伯不来,于是又给汤恩伯写了第二封信,并且由胡允恭陪着丁名楠带去给汤恩伯。这封信的内容如下:

“恩伯弟台如握:兹丁名楠来沪,面陈一切,请与洽谈,再旧属胡邦宪拟来晋谒,请予延见,至胡君经历,嘱由名楠奉告,并希台洽为荷,顺颂刻安仪手启一月卅日夜。再为办事便利计,请由弟处予丁名楠以秘书名义。”(节选自:台北国史馆藏《陈仪手迹》)

胡允恭又名胡邦宪,曾任陈独秀秘书,后潜伏跟随陈仪,曾任福建省泰宁县县长,具有非常广泛的人脉关系。在渡江战役爆发之际,胡允恭成为了策反陈仪起义的关键人物,陈仪对胡允恭非常信赖,也希望能通过胡允恭给义子汤恩伯留一条后路,铺一条大道。在听了丁名楠的汇报后,陈仪放心不下,于是派出得力干将胡允恭亲自前去接洽。

陈仪想让汤恩伯当第二个傅作义,实行和平起义解放浙江。汤恩伯却有自己的考虑,汤恩伯认为自己的处境与傅作义完全不同,于是汤恩伯打电话给陈仪,告诉他有些情况需要考虑。第二天,陈仪打电话给汤恩伯,汤恩伯依然说他还要考虑。第三天,丁名楠带着胡允恭来见汤恩伯后,汤恩伯不见胡允恭,并告诉胡允恭下次不要来了。

不久后,潜伏在汤恩伯身边的军统特务毛森嗅到了汤恩伯与陈仪之间不正常的关系。毛森将这一消息立刻告诉了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当时军统并未真正掌握陈仪策反汤恩伯的证据,但在最紧要的关头,蒋派出儿子经国到上海试探汤恩伯,并承诺将上海的120万两黄金和其他战略物资交给他全权处理。汤恩伯看到了蒋家对他的“看重”和“包容”,于是便将陈仪策反之事转告了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并请他转告蒋让他维持陈仪的生命安全。

2月17日,蒋陈仪免去陈仪浙江省主席职务,并让毛森将陈仪软禁。2月27日,陈仪被秘密押往衢州关押。2个多月后,陈仪又被押往台北。陈仪在临刑前留下的日记写道:“2月23日,毛森对我说,汤因事不能来见我,并且说他尽忠不能尽孝,当即就将我软禁在家中。4月28日,飞机从衢州出发飞往台北。”(节选自:《国防部军法局会审笔录》)

汤恩伯告发陈仪,将陈仪决定和平起义的计划和盘托出。陈仪被解除职务,并押到台湾软禁。汤恩伯说他只能尽忠不能尽孝,在他看来陈仪是元老级别人物,又没有真的举行起义。而且汤恩伯还从心里认为蒋不会杀掉陈仪,最多限制他的自由罢了。但汤恩伯自己也没想到,陈仪最终还是被枪毙了。

5月21日,蒋指示参谋总长周至柔:“前浙江省主席陈仪密谋叛乱,罪证确凿,即交国防部组织军法会审,依法审判,明正典刑,以肃纲纪,希遵照办理具报。”陈仪曾经是陆军二级上将,为了审判陈仪,国防部以一级上将何应钦为审判长,二级上将顾祝同、徐永昌为审判官对陈仪进行审判。由于何应钦与陈仪关系亲密,故而审判长最后由顾祝同替换何应钦担任审判长。

6月7日,汤恩伯上书蒋:“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思想错误一案,职为党国前途与当时责任,已申大义于先,惟职与其有师生之谊,揆诸我国传统道德,应尽私情于后,伏恳钧座,念其七十暮年,曲予矜全,从轻处分,以终残生,于国家法纪无亏,在职公私两全。”蒋接到汤恩伯的信函后,只是看了一眼,并未作出任何回应而且不愿接见汤恩伯。(节选自:《刘士毅呈蒋函》)

6月9日,国防部对陈仪一案作出判决:“陈仪煽惑军人逃叛,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除留其家属必需生活费外,全部财产没收。”判决下后,陈仪的密友张群觉得量刑太重,完全是想杀陈仪以儆效尤。于是张群向蒋建言:“陈仪罪无可怠,但其追随革命有功,且年近七十,已将就木,如必须判处死刑,亦冀犹豫执行,仁施法外。”张群为救陈仪多处上书蒋,但此时的蒋已经铁了心要杀陈仪,任何人的说情都不起作用了。

6月14日,蒋批示“准处死刑可也,并即日执行报核。”(节选自:《总统府代电》)18日晨,在台北松山机场附近的马场町刑场,陈仪身穿西装从容走上刑场,临刑前陈仪表示,“我没话说,死后希望火葬。吾弟治理丧就行。”陈仪被枪杀后,陈仪死后,其弟陈公亮、表外甥沈默等人领取了他的遗体,并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火化,骨灰安葬在台北,碑文为“陈公退素之墓。

陈仪被杀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仅是因为被汤恩伯举报谋反未遂,按照陈仪的地位最多将他软禁终身,不至于判处死刑。陈仪被杀,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解放军陈兵沿海攻打台湾的战争一触即发。老蒋唯一能守的,只有台湾这一座孤岛。而在1950年,台湾二二八事件中,陈仪等人采用铁血手段镇压,收下人滥捕滥杀,导致大量民众被害,在岛内人心中造成了极大伤害。

在严峻的形势下,蒋权衡再三,杀掉一个陈仪,可以稳定岛内局势,还可以杀鸡儆猴,威慑部下避免造反。一句话,杀掉陈仪带来的好处太多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一石二鸟,必然狠下杀心,陈仪当然不免一死。

陈仪之死已经明了,唯一的疑问是他为何死前交代要火化,并且指定弟弟处理丧事呢?主要原因在于陈仪对义子汤恩伯失望至极。他万万没想到出卖自己的,竟然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比儿子还亲的汤恩伯。

陈仪死前要求火化,他不愿让汤恩伯在他死后用自己的遗体大肆祭拜当孝子贤孙,以洗清身上的污点。他想给汤恩伯最后一击,让这个忘恩负义的义子既当不了忠臣,也当不了孝子。

果然,陈仪死后,汤恩伯成了忘恩负义的典型。老蒋一家对他极不放心,将他软禁家中,昔日的战友们纷纷指着他的脊梁骨,唾骂他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小人。汤恩伯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整天郁郁寡欢。几年后,汤恩伯患了直肠癌,并在日本就医时死在了日本人的手术台上。

陈仪之死汤恩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愚忠将陈仪推上风口浪尖,让陈仪在特殊时期成了蒋弃车保帅,杀一儆百的典型,这一手臭棋不仅害死了恩师陈仪,也害得自己身败名裂,最终凄惨死去。陈仪临死前选择火化,一来烧掉了自己的躯体,二来也烧掉了师生情谊,烧掉了汤恩伯的残生。

如今一切烟云散尽,只剩涛涛江河永不停息,诉说着古今传奇。

参考文献:

《汤恩伯谈话纪要》胡允恭《地下十五年与陈仪》《总统府代电》《保密局报告》毛森《陈仪迫汤投共始末》个人股票配资

发布于:天津市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


Powered by 香港联华证券-网络股票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